阅读历史 |

第三十一章 国贼,世家豪门【求收藏】(1 / 1)

加入书签

“还想平田吗?”

夏清源眼巴巴的看着李渊。

他此刻的脑海中。

只有这个五个字。

平田。

他日夜所想之事,这也是他毕生的理想,只是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罢了。

如今即将人头落地。

他甚至不知道眼前这人是不是朝廷派来的钦差。

可他已经没有任何希望了。

索性破罐子破摔,也不再跪着,惨然一笑,坐在地上。

甚至伸了伸腿。

身后的锦衣卫当即就要拿下他。

李渊却是微微的摆了摆手,看着这夏清源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倒也是觉得有趣。

毕竟当初在那棺材里面看到的就是一句枯骨罢了。

夏清源看见李渊并不搭理他,反而在看着他书写的平田之策,最初只是一道奏折罢了,但是这些年来。

他觉得最初的时候,想的实在是太简单了。

各方势力盘踞,世家横行,在大唐平田没有那么简单,所以他将心思沉了下来,按照大唐的切实情况,来进行变革。

这几年来,也是有了一些进步。

此刻看到自己的心血被李渊拿在手里,也是嗤笑一声说道:“你家里估计有万亩田地,看我这平田策,是不是想杀死我的心都有了?”

李渊听着夏清源的话,微微的摇了摇头。

夏清源看着李渊疑惑起来说道:“你不杀我?”

李渊再次摇头说道:“我只是想说,我家田地不止万亩!”

夏清源听到这里。

眼神中猛然通红,攥紧了拳头,愤怒的说道:“国贼,大唐钦差至多三品,竟侵占我大唐土地不下万亩。”

“该死!”

夏清源身体肥胖。

可眼下说出话来,竟然带着杀意。

“放肆。”

“大胆。”

夏清源声音一出,锦衣卫顿时间抽刀出鞘。

只要李渊一个眼神,那夏清源顿时就会人头落地。

李渊却是微微摆手示意锦衣卫退下,这夏清源倒是真的有些意思了,在史书之上没有他的只言片语。

唐史之中,对于名臣名将倒都有些许记载。

篇幅多至一篇,少则几句。

但是华夏几千年,更多的人杰还都是被埋没在历史长河之中,有的至死都无法施展一身报复。

有的则是学的一身技艺,却惨死在一个不学无术的匪徒手中。

李渊本来只是觉得夏清源有趣,如今却是有些看重他了。

大唐初立。

有万般忧患之处,可凡事都是有两面性的。

如果现在大唐是一个稳固了两三百年的王朝,各地藩王世家豪门都经营了一两百年,那想要动一动他们。

恐怕会顿时引发内乱。

即便是掌控着绝对的兵权,可镇压下去之后,还是会让人心动乱。

可现在不同。

大唐立国不过短短九年,一切都未成定局,九年时间对于一个人来说或许可以从青年迈入中年。

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

实在是太短了。

平田,这件事也在李渊的计划之中。

因为土豆的培育,占用不了多少土地,即便是李渊强行征用,那也就是一道圣旨下去罢了。

即便是五姓七望也不会因为这点土地,胡言乱语什么。

可是——

土豆培育完成之后,分发下去,那就是全民种植。

百姓手里是没有多少土地的。

有的甚至是连一分地都没有,全部被地主侵占去了。

地主。

豪门。

世家。

乃至国公重臣。

一层一层将整个大唐划分成一块块的土地,因为对于大唐人来说,只有土地和金银才是永恒不变的。

金银埋到土里,可以留给子孙后代。

土地有着地契,即便是再打仗,皇帝换了,那也不会明抢他们的东西。

所以从古至今,一代一代。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大唐的发展不可能是一件一件来,因为李渊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

那就是周围的这些虎视眈眈的敌人,也不会给他流出这么多的时间。

如果能和平十年。

不——

甚至是五年。

大唐土豆培育完成,粮食不缺,再开矿山,兵器盔甲不缺,五年时间,足够养成几十万士兵,届时就可以横扫一切。

但现在别说一年。

就算是一个月,恐怕都有些够呛。

而李渊让李世民负责土豆的种植培育,并不代表着这两年时间,其他的事情都不用干了。

平田就是重中之重。

无论怎么说。

一年之后,百姓的手里终归是要有地的吧?

这样吃饱穿暖以后。

才能考虑开科举的事情,否则全部给地主干活,连饭都吃不饱,还谈什么识文断字呢?

李渊目光不在一县。

一洲。

甚至一国。

在他看来,东突厥只是大唐的马场罢了,高句丽靠近海岸线,到时候倒是可以去钓钓鱼。

平田从长远看来,跟种植土豆,倒是一样重要的事情。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土豆这种在大唐看来是亩产百石的高等作物,算是神仙的东西了,平田不平田,难道那些地主,世家会不种?

但却忘记了一点。

世家,地主可不会让百姓吃饱。

亩产一石,他就敢剥削九成。

亩产百石,他就敢扒皮九成九。

甚至再狠一点,将土豆这种影响他们稳固统治的东西,给彻底抹除掉,他们在自己的地盘就是土皇帝。

毕竟对于他们来说,亩产百石,跟亩产一石有什么区别呢?

粮食多了,价格会降下来。

没有利润。

亩产一石,他们依旧能天天吃山珍海味,还能控制自家领地里面的这些平头百姓,施舍一点,那就会让他们感恩戴德。

真的吃饱喝足了,那心思就乱了,他们还怎么控制住这些百姓呢?

李渊甚至想过。

或许这千年来,可能不是土豆,红薯,也许有其他的东西,亩产二十石,甚至是三十石的作物曾经出现过,却又被抹去了。

就像是科举靠八股文一样,难道这么多的名臣就看不出来八股文没什么大用处,就是为了把读书人给圈禁起来?

免得他们造反。

可没人敢说,说了就触犯了统治者的利益。

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平田也是如此。

把世家豪门的田都给拿走,那就是断了他们的根,还让他们怎么享乐,所以夏清源这边刚有一点苗头。

立刻给发配千里。

也许那些人没有想过,夏清源能活到现在吧?

李渊看完了平田策,脸上露出一丝笑意,这夏清源倒还真的有些本事,并非是那种愣头青,他再一次的开口说道:“夏清源,朕问你,可想平田吗?”

ps:各位大佬,有鲜花,评价票吗,求一下啊,好久数据都没动过了,跪求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