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超乎想象的发展(1 / 1)
苏格脑海闪过回个人休息室的念头。
下一刻,苏格就站在了空荡简洁的房间里。
在星际联盟,每一位公民都会在小脑植入一枚超微型智能芯片—光脑。
光脑是个人终端,通过脑电波(意念)控制。
刚刚苏格的意念被光脑接收,迅速触发苏格戴在左手腕上光表的传送功能。
苏格仔细打量“去设施化”的空荡简洁的房间。
所谓的“去设施化”,就是在一个空间里面几乎看不到任何设施,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会出现。
苏格用意念通过光脑连接房间的保姆机器人。
刚一连接好,苏格脑海里就响起保姆机器人007的呆萌的声音:
“主人,主人,欢迎回来!请问需要什么服务?”
“007!”
“在呢,主人!”
“我要洗漱!”
“好的,主人!请问是使用手动模式还是智能模式?”
苏格一想到之前智能模式的洗漱画面,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因为太像工厂流水线的待宰杀的小鸡仔了。
苏格毫不犹豫做出了选择,“007,选择手动模式!”
“好的,主人,已切换洗漱手动模式。”
苏格眼前空荡荡的房间,瞬间变成一个简洁的常规洗漱间。
苏格自己动手,完成洗漱之后,“007,我要睡觉!”
“好的,主人,场景切换卧室模式。”
洗漱间瞬间变成了卧室场景,简单温馨的布置,但睡觉的地方不是一张床,而是一个蛋壳状的睡眠空间。
睡眠空间,是一款公民健康睡眠黑科技,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睡眠模式。
比如你想睡一个小时,就恢复身体状态,就可以选择快速睡眠模式,时间设定一小时。
也可以选择自然睡眠模式,让身体自然复苏。
苏格选择自然睡眠模式后,闭上眼睛,却久久不能入睡,脑海中万千思绪萦绕。
感觉自己要失眠的苏格,用意念控制光脑,在睡眠空间的睡前故事模块,选择了一本名叫《新人类发展简史》的读物。
一个温柔的声音在苏格的耳边响起,“欢迎聆听睡前故事,我们将一起畅游在历史的长河里……”
在温暖的声音中,不知不觉,苏格慢慢陷入美梦之中。
......
次日,苏格睡醒后,被自动推出睡眠空间。
苏格一边洗漱,一边回顾梳理昨晚睡前接收到的信息。
原来在遥远的古历22世纪中页,人类已经实现了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
在聚变反应堆和大推力霍尔推进器的加持下,航天工程已获得长足进步,可以造访奥尔特星云内的诸多天体,最高航速可达光速的5%。
九座太空城穿梭于行星之间,同时兼具客运、货运、永久生活区的功能。
每座太空城常驻人口在五到十万不等。
一切都看似欣欣向荣,但太空城的归属问题一直很敏感。
有的大国认为应该以太空城主体建造国来论归属,太空城是其主体建造国的国土延伸。
然而太空城的建造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涉及到众多的技术领域和资金支持,绝大多数国家都有参与建造。
所以大国独占太空城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接受的。
太空城的初代常驻人口来自众多的国家,他们定居后又繁衍了几代人。
在他们的观念里,太空城就是他们的独立领土。
太空城应该是独立于任何国家之外的政治主体,应该享有等同于其它国家的国际地位。
后来争端日渐加剧,具体是哪一方打响了第一枪已不可考证,一场波及整个星系的世界大战差点让人类彻底灭绝。
原有的社会形态被彻底打破,全人类在生存压力下第一次彻底走向联合。
大战过后,地表已经不再宜居,太空城有四座彻底解体,剩下的人类蜷缩在残损而拥挤的五座太空城里。
战后资源极度匮乏,养活剩余人口已经十分艰难,人类急需一个可以繁衍生息的殖民星球。
就在这尴尬的危难时刻,现在的星际联盟前身诞生了。
那时的人类似乎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改造现有星球,二是在恒星际旅行过程中去发现新的星球。
可是人类科技水平又有限,既不能飘向太空,不能实现恒星际殖民,也不能回到地表,重新修复母星。
被逼无奈,联盟前身只好领导剩下的人实行全社会军事化管理,资源统一配给,以科技发展为首要目标,让全人类高效运作起来。
不知经历了多长时间,人类在空间技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曲率引擎的发明让飞船的最大航速首次达到了光速,也让恒星际旅行成为可能。
再后来,几个世纪的时间转瞬即逝(具体经历的时长已无从考证),人类终于在若干个殖民星球的统一表决下正式成立了如今的星际联盟。
还有史料评价:在星际联盟诞生前的混沌时期,以牺牲精神需求和降低物质生活质量来换取单一方向的高速技术突破,是人类自救的必然选择。
那个时代既是科技爆炸发展的时期,也是文化艺术的严冬,史称“第二中世纪”。
星际联盟成立以后,社会军事化运作被废止,人类的精神需求重新得到重视。
遗憾的是,大量的优秀艺术作品遗失在历史长河中,新的创作又缺乏体系。
但好在粒子轨迹逆推技术的出现,让文艺门类考古恢复工作有了可能。
星际联盟政府陆续颁布了大量支持政策和投入了大量的财力,推动文艺的复兴。
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而参与了进来,经过百年的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距离曾经人类达到过的艺术水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