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秦良玉(1 / 1)
天启七年十二月二十四
崇祯皇帝正带着文武百官在离京师十里外的亭子旁,好像在等什么重要的大人物,大明立国200多年来,能得到此殊荣的,除了之前的孙承宗和占前者光的洪承畴,也就是现在大家伙等待这位了。
是的,这位大人物就是秦良玉。
自幼从父习文练武。
秦良玉一生戎马40余年,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秦良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单独载入正史的巾帼英雄。
唯一凭战功封侯的女将军,为数不多的文武双全女子。
秦良玉,字贞素,四川忠州人,历史上明朝末期战功卓著的民族英雄、女将军、军事家、抗奴名将。
在历史上官至大明的光禄大夫、忠贞侯、少保、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四川招讨使、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镇东将军、四川总兵、提督、一品诰命夫人。
明朝末年,清军的入侵和农民的暴动使得社会形式动荡不安。
督师孙承宗因受到朝中大臣的弹劾,被迫精兵简将,而用于防备清军入侵所修筑的关锦防线也被新上任的督师高第破坏。
孙承宗用解了京都之围后被再次启用,于是到辽东准备修复大凌河,边关重地可能随时会遭到清军的袭击,但因为之前精兵简将,兵力的调配明显出现了不足的状况,秦良玉于是领石砫兵共计一万一千八百一十八人去驻守大凌河,保证大凌河的修复如期竣工。
对辽东抵御清军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四川土司奢崇明及农民义军领袖张献忠先后在四川境内作乱,明朝官军在与乱军交战过程中大都怯懦不前,甚至有贪图敌人贿赂原地逗留的,秦良玉率领“白杆兵”一马当先,不但取得了胜利,也对官军起到了鼓舞的作用,让各路官军相互配合,最终将奢崇明击败。
张献忠虽然是农民义军领袖,但也在四川做了许多坏事,四川百姓因为奢崇明、张献忠等人叛乱屡遭磨难。
秦良玉是石砫土司,将自己境内治理的井井有条,逃难百姓多去石砫等得以安居乐业。
历史上崇祯皇帝还为她御制了四首诗:
一
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
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二
蜀锦征袍自翦成,桃花马上请长缨。
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三
露宿风餐誓不辞,饮将鲜血代胭脂。
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四
凭将箕帚扫匈奴,一派欢声动地呼。
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钱枚他因见这位女英雄遗像而发慨叹,持笔濡墨,写词褒赞,高度艺术性概括了秦良玉卓尔不凡的传奇人生
《金缕曲》
明季西川祸,自秦中飞来天狗,毒流兵火。
石柱天生奇女子,贼胆闻风先堕,早料理夔巫平妥。
应念军门无将略,念家山只怕荆襄破。
妄男耳,妾之可。
蛮中遗像谁传播?
想沙场弓刀列队,指挥高座。
一领锦袍殷战血,衬得云鬟婀娜。
更飞马桃花一朵,展卷英姿添飒爽,论题名愧杀宁南左。
军国恨,尚眉锁。
可见崇祯皇帝对秦良玉的到来是多么的重视,不过在场的以东林为首的文官,可是极其不乐意,不为其他,就是因为他们是高贵的文官老爷,就是看不上低贱的武夫,就算是秦良玉在他们看来也是如此。
就在这时,一骑斥候,飞速奔来。下马道:
“禀陛下,秦将军已率3000大军到了五里外的葛家庄了”。
“赏100两银子,下去吧”。
崇祯皇帝骑在高大的战马上,威严地道。
“谢陛下”。
说着那斥候便飞速离开去领赏了。
“世泽,变蛟,你二人速点800铁骑,前去迎接秦将军”。
崇祯皇帝转过身对着两人道。
“是,陛下”。
于是崇祯皇帝在文武百官惊诧眼神中,让张世泽、曹变蛟带着身后的800铁骑,快速消失在他们眼前了。
……
“报.......”
一骑斥候拖着长长的声音道。
骑在战马上的秦良玉忽然睁开锐利的双眼,中气十足地道:
“讲”
“前方正有800铁骑飞速奔来”。
斥候道。
“知道了,下去吧”
随后秦良玉不慌不忙地对着儿子马祥麟道:
“马指挥使,布阵”。
“是,将军!”
马祥麟说着就迅速挥舞着令旗。
而秦良玉麾下的白杆兵们迅速结成了战阵。
虽然这是在大明腹地,但是行事严谨的秦良玉还是下达了结阵备战的命令。
不一会儿张世泽和曹变蛟就来到了秦良玉的面前两人拱手道:
“末将张世泽、曹变蛟见过秦将军,陛下吩咐我等前来迎接!”
“谢过两位,咱们走吧!”
……
“末将秦良玉携诸将参见陛下”。
“末将参见陛下”
秦良玉以一个大明标准将军的单膝跪拜礼向着年仅16岁的崇祯皇帝行礼道;
身后则是一众秦良玉的子侄诸将,包括儿子指挥使马麒麟、侄子秦翼明、秦拱明等也紧跟其后向着崇祯皇帝行礼。
“秦将军平身吧,诸将平身吧”。
崇祯皇帝亲自扶着这位大明54岁的女大将军道;
高大(仅仅比崇祯皇帝小了一个头)消瘦的身躯,却带着一股浓浓的军人气质。
注视良久,崇祯皇帝才带着微笑对秦良玉道:
“将军辛苦了,朕的将士们辛苦了,”。
“末将不辛苦,只是陛下亲自来迎接末将,末将.....”.
秦良玉说着话就哽咽了起来,这是作为一个重文轻武的大明武将多么荣耀的一刻,陛下亲自前往十多里外迎接。
“将军莫多说,跟朕一起走吧”。
“谢陛下!”
“求鲜花”、“求打赏”、“求收藏”或“求月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