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章 天下大势,董卓与曹操是怎样炼成的?(1 / 1)

加入书签

“你先进来,把之前没说完的话说明白。”

秦放对秦怡禄吩咐道。

他之前虽然想到了一些东西,但短时间内还是有些想不通透。

既然这小子能提前想到这些东西,说明肚子里还是有些东西的,不妨参考一下他的意见。

“是,父亲大人。”

秦怡禄先给两位长辈倒了杯茶,然后才脸色一正继续说道。

“其实我要说的东西很简单,思维惯性。”

“思维惯性?”

秦放和杜让听闻这个新鲜的词汇,纷纷来了兴趣。

虽然不知道具体的意思,但从字面理解也能稍微明白一些。

秦放的脑海中更是灵光一闪,像是想到了什么。

可就是有种即将想明白,却又隐隐隔了一层薄纱,死活摸不到的感觉。

那种猫抓一般的感觉,让他连茶都忘了喝,一双虎目紧紧的盯着秦怡禄。

“对,当今的朝廷以忠君思想统治世人。”

“世家大族辅帝王而牧天下,他们作为其中的受益者,会下意识的维护这种局面。”

“即便形势有变,他们还是按照以往的惯性,不会贸然作出改变。”

“所以,就算现在的局势糜烂已久,还是能够维持表面的稳定。”

秦怡禄喝了口茶,侃侃而谈。

他说这话可一点都不假。

就连董卓这样的狂妄之徒,也不是一开始就是坏的。

据记载,董卓接到大将军何进的命令,进京清君侧。

可惜还没等他赶到,何进就被十常侍给弄死了。

董卓打听到少帝在北邙,连忙前去救驾。

结果见面的时候,少帝结结巴巴,语无伦次,反而是旁边小五岁的刘协条理清晰,镇定自若,于是起了拥护刘协的心思。

如果董卓一开始就有不臣之心的话,那何必还脱裤子发屁,多此一举呢?

拥护一个唯唯诺诺的少帝,岂不更方便?

只能说,权利迷人心。

当董卓这样的货色享受到了权利带来的便利,而且发现别人奈何不了他的时候,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

如果说,董卓一个人还不能说明情况的话,那还有曹操。

这个枭雄一样的人物,虽然做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情。

但其年轻的时候也不失为一个忠臣良将,甚至做出了舍身刺杀董卓的事。

当时的小曹想的是青史留名,想的是舍得一身剐,敢把董卓拉下马,还大汉一个朗朗青天。

此举堪称国士。

可惜最终却是功败垂成,落得个狼狈奔逃的局面。

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就在这期间觉醒了“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的枭雄之心。

不过有一点倒是不可不说的,老曹终其一生,也没有称帝。

这一点上,就连刘备也比不上他。

连他们二人都是如此,更不用说其他世家大族了。

他们虽然下意识的积蓄力量,攫取权利,但要说不臣之心,恐怕还真没有。

至少现在这个阶段还没有。

“这个我们也想到了,可为何你说天下即将大乱呢?”

“难道这小小的一道征召令,还会导致什么严重的后果不成?”

秦放继续追问。

这一点是他最在意的。

如果天下真的像自家儿子所说的那样,那就必须早做准备了。

旁边的杜让也是目光灼灼的盯着秦怡禄,想看他怎么解释这个事情。

“这道征召令看似不起眼,但却开了一道口子。”

“有了这道口子,一些人的心中恐怕就要有其他的想法了。”

“如果不出意外,此战过后,地方势力会更加强大,朝廷对各地的约束会形同虚设。”

“长此以往会发生什么事,想必就不需要我说了吧。”

秦怡禄抿了口茶,微微摇了摇头。

也不知道是在替那位只知享乐的灵帝摇头,还是觉得这茶水不合味口。

“地方势力更加强大,朝廷约束形同虚设?”

秦放和杜让对视一眼,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这小子虽然没有直说,但这种情况不会有第二种可能。

割据。

只有这一个结果。

怪不得,怪不得这臭小子说要天下大乱。

看来还真不是危言耸听。

“那我们要怎么办?”

“依附朝廷?还是找个靠山?”

秦放眉头紧皱,下意识的问了一句。

他却没有发现,自己面对秦怡禄的态度已经不像以前那么随意了。

而是开始重视他的看法,甚至将其放在了同等的地位上讨论问题。

“都不行。”

“乱世,唯有自身可以依靠。”

秦怡禄语气决然的否定了这两个选项。

眼前的两人虽然都是同龄人的佼佼者,可面对这种天下大势依然想的是找个靠山。

可这个时代的人又怎么会知道,黄巾之乱不过是开始罢了。

等到此战结束,黑山、白波、黄龙、左校、牛角、五鹿等大大小小十几个乱贼势力会连绵不断的出现。

而到了那时,加强版的征召令就会出现。

灵帝接受刘焉的建议,加封刺史为州牧,总管一州之军政大权,方便剿灭不臣势力。

如此做法虽然暂时稳定了局面,可也给了各地州牧迅速崛起的机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