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章 纵不能行之天下,犹可验之一乡!(1 / 1)

加入书签

视频继续:

【宋神宗一听帝国之中,竟然有这样的人,连忙将他叫了过来。就象王安石,皇上也向张载请教过他的政见。】

【张载的回答和王安石一样,都是按照最好的标准来做,正和皇上的意思。】

【张载说:三世为官,终苟道。】

【皇帝一听到这个消息,整个人都亢奋起来。这就证明了,全国最有智慧的人,都有同样的看法。】

【一年之后,1070年,王安石被宋神宗任命为同僚,成为尚书,发动了一场巨大的变革。】

【王安石在实施新的律令之后,曾向张载发出过求援的请求,但两人终究没能在一块。】

【按照吕大临张载的徒弟记载,王安石曾亲自去请张载。】

【张载回答:“我赞成改革,但你要和蔼可亲,我们可以讨论,但绝对不能让我全心全意地听你的。”】

【可以看出,张载是对王安石的一次婉拒。】

……

王安石:“那一刻我很伤心,我其实很看好张载的,结果他残忍的拒绝了我。”

苏轼:“还好张载没有跟着你干,不然也得被骂,还想上榜?”

始皇帝:“变法多好啊!我秦国如果没有商君变法,怎么可能变成大秦帝国!”

李太白:“变法是没有错,问题是变法的人各有各的心思,这就不好办了啊!”

……

视频继续:

【从张载和宋神宗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也是一个改革的人,但是,他为何不愿意投靠王安石?】

【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张载觉得王安石的做法太过仓促,太过偏激,与他自己所倡导的“温顺改革”理念相抵触。】

【最后,两个人说了很多话,王安石沉默了,不高兴了。】

【就在不久之后,张载被调往浙东,处理一桩腐败案件。】

【关于这次的人员配置,曾经就有过反对意见,张载素来以修德而著称,为什么要让他负责这个案子?】

【王安石引用了一些经典,说道:“以张载的实力,让他来破案,就像是口袋里的东西一样,为什么不能?”但他的话里,对张载的嘲弄和不屑。】

【张载处理了这件事,回到朝堂上时,新老两派为了改革,早就闹得不可开交,所有的老党员都被赶出了京都,张载的亲哥哥张戬也在其中。】

【“张载辞职,回到横渠,继续授课。”】

……

始皇帝:“这是赤粿粿的下绊子穿小鞋!王安石人品这么差?”

苏轼:“误会误会,王安石其实不坏,就是有点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架势!”

唐太宗李世民:“这叫跋扈!张载这样的人都能用如此手段!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吗?”

王安石:“那我有什么办法!治乱世用重典!为了维持变法队伍的纯洁,我必须重拳出击!”

宋神宗顼:“你先跟我说清楚,什么叫乱世!我治理的大宋很乱吗?”

李太白:“完咯,话多出错咯,救不回来咯!”

……

视频继续:

【张载与王安石,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范仲淹的“弟子”,是范仲淹的一份“遗产”。】

【王安石是范仲淹改革改革中的一员,而熙宁改革则是由范仲淹所领导的庆历改革运动的继续与加深;

【张载更多地是从范仲淹那里得到了重振儒家的传承,他的思维方式比他在政治上的传承要好得多。】

【这也与张载、王安石的身份有关。】

【王安石纵横大宋朝政多年,曾为全国第二,执掌一方的激进变法人士,可以随心所欲地推行自己的革新。】

【张载在学术界颇负盛名,曾被皇上两度召见,担任了几个地区的小吏,却从来没有踏足过政权的中心,是一个没有实权的温和改革派。】

【王安石在改革之路上举步维艰,内斗不休,退朝南京钟山,一门心思钻研佛教,不问政事。】

【“而张载,虽然没有权利,没有舞台,但他对改革的执着。用他自己的说法,就是“虽不能为世界所用,但为一国所用。”】

……

始皇帝:“看看,这俩人的承受能力也不一样,王安石当了宅男,张载却继续完善自己的理念!”

唐太宗李世民:“这就是面对打击的时候,人的不同选择,难怪张载能上榜!”

李太白:“张载跟王阳明很像啊,都受过挫折!结果一个圣人,一个准圣!看来我也要去受点挫折才行!”

杜甫:“拉倒吧!说的好听一点你是率性而为,说的不好听一点是你没心没肺,什么样的挫折能让你幡然醒悟?”

……

PS:求鲜花,求收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