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七章:朝臣发难,难民问题!(求鲜花求评价票)(1 / 1)

加入书签

“老爷,此时动手,时间可谓正好...”

“此前,咱们那位小太子,刚刚斩了江南东林在京城的话事人周延儒,以及山西最大的八家商户在京城的代表。”

“此时我们动手刺杀太子,若是功成的话,最大的嫌疑便是这些人了...”

“我们正好可以功成身退!”

心腹管家笑着恭维道。

“这也是本公不让你提前动手的原因。”

朱纯臣哈哈一笑,继而啧啧叹道:“本公料定,此番咱们那位小太子奉旨解决流民之患,会杀一人,没想到...他竟然胆大包天到将周延儒那老东西也给杀了!”

“真是出乎本公的意料啊。”

说到这个,朱纯臣满脸都是欣喜之意。

要不是那位小太子杀了周延儒,他也不会重新再东山再起。

随着周延儒死亡,平日里聚拢在他麾下的官员陷入了群龙无首的状态。

被温体仁、朱纯臣以及其他大佬,联手给瓜分了。

他们或威逼、或利诱,将周延儒留下来的那批官员给分了个一干二净。

“是啊,小的也没想到,咱们那位小太子,竟有泼天大胆。”

“呵....”

“不过是莽夫行为罢了,只知杀伐,而不考虑后果,身死那是迟早的事!”

朱纯臣嘴角掀起一抹讥嘲的弧度,细读史书,这大明朝无故身死的皇帝还少吗?

“本公虽然心中感谢咱们那位太子,但是他的存在,让人人自危,动不动就杀人此举让人人自危。”

“如此,还是让他去死吧!”

朱纯臣永远都忘不了,自己在朱慈烺手下遭到的屈辱。

本来自己督管京营三大营,多么美的肥差啊,可硬生生的被他给抢了去,自己还因此损失了一大批依附于自己的官员。

自此,在朝堂上无比的被动。

这一切,都让朱纯臣心里对朱慈烺充满了恨意。

“老爷放心,小的安排了五位府上从未动用过的死士,都是好手,每一位皆有锦衣卫千户的身手。”

“刺杀咱们那位年幼的小太子,不在话下!”

心腹管家接着有些担忧的道:“不过,要是咱们那位小太子不去城外了,该怎么办?”

“小的今日接到消息,太子今日并未前往城外安抚流民,而是去了城中的天主教堂,还带着陛下去了一趟城外的皇庄。”

“您说...是不是太子或者是陛下已经察觉到了有危险,因此不去城外安抚那些泥腿子了?”

心腹的这番猜测也不无道理。

“无需担心...”

“明日早朝,本公自会想办法,让那位小太子不得不去城外!”

朱纯臣摆了摆手,他也考虑过这个问题,心中已有定计。

“那小的再去安排一下,择一合适之机,刺杀太子!”

心腹管家躬身退下。

...

翌日一早。

皇极殿上。

文武百官分列左右,崇祯端坐于皇座之上,下首处,是参与议政的朱慈烺。

“启禀陛下。”

百官见过礼后,朱纯臣便率先走了出来,躬身道:“据五城兵马司来报,自河南陕西等地,又有大批难民向京城汇聚而来。”

“那一日,太子殿下在城外难民营之举,已经开始向外传播,臣估计,将有更多的难民会因此而涌入京城。”

“陛下,如今该如何自处...”

朱纯臣之后,有户部的官员出列,躬身道:“陛下,臣认为,现在唯一的解决之策,便是先尽快解决城外汇聚的难民。”

“若是任由难民再度向京城汇聚,恐生动乱!”

官员们七嘴八舌的,将难民形容成了洪水猛兽。

最后,温体仁站了出来,话风一转:“太子殿下,而今城外汇聚的难民比较相信您...”

“您看,可有法子,来解决城外汇聚的难民?”

温体仁把这个锅,甩给了朱慈烺。

“哼!”

“尔等位极人臣,对此毫无谏言吗?”

“既如此,国朝养尔等,朕要尔等有何用?”

崇祯怒道。

他算是看出来了,这些人,是想让自家儿子来背锅。

要想解决难民问题,实在是太难了!

不然也不会一拖就是一年多两年之久。

这些人是觉得这事儿没有解决的希望了,开始纷纷甩锅了。

“陛下,臣等冤枉!”

朱纯臣率先站出来叫屈道:“难民之患,自古有之,无论用何办法,皆难以解决。”

“汉时期,朝廷采取限制、镇压、遣返等策,将难民安置于富庶之地,可大多数难民沦为了奴隶,更多的是参与了谋反。”

“隋唐时期,朝廷采取开仓放粮、减轻赋税等,虽略有成效,然总体效果不可观,仍旧时有发生流民之患!”

“宋时,朝廷将大量流民招为官军,结果造成冗军现象!”

“无论何种办法...皆难以解决这难民之患。”

“还请陛下明鉴!”

朱纯臣例举了历朝历代解决难民的法子来为自己叫屈,也算是无形的表达了难民这事儿,很难办!

这赢得了其他官员的一致附和。

难民之患,这自古以来,就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然...”

紧接着,朱纯臣话风一转。

......

ps:小弟弱弱的问一句,还有人在看吗?有的话评论区抢个一血也好,数据不涨、评论区一潭死水,有点坚持不下去了,嘤嘤嘤!

小弟在此跪求一些免费的鲜花、月票、评价票支持,实在是太惨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