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挑唆(1 / 1)
关注田兴的,不光是行人和女子。
也包括一些同样上朝的官员。
只不过这些官员多少会带着个长随,或是坐车,或是坐轿。
真正如田兴这般走路上值的存在,还是少之又少。
“此人是谁?”
“这般年轻,却是气度非凡。”
“估计是从州县刚调任至京,你看连个长随也没有,也没有车马轿子。”
“看他走的方向,似乎是向翰林院去?”
“不可能罢?这般年轻的翰林?”
和洪武之后的情形不同,洪武年间的翰林几乎全部是征召的地方名儒。
比如宋濂就是有名的理学名臣,以文学之士饱学之士的名声闻名全国。
朱元璋的征召是没有办法拒绝的,想象汉唐那样当隐士,先得考虑好自己的脖子够不够硬,不受征召的,就是旧朝遗臣,对新朝心怀怨望……
老朱是真的这么干过。
有几个头铁的不受征召的,受到这样威胁后,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出山替大明效力。
老朱就是这狗脾气,来了,不要想磨洋工,拿高俸。
不来,你是心怀不满,你死定了。
洪武年间的官,真不是那么好当的。
翰林院里,也是人才侪侪,多半是各地名士,大儒。
宋濂,叶仪,戴良,吴沈,傅朱,陶安,贝琼,张宜,张简,李汶,王本,杜佑……
基本上都是一时名士,为春秋官,篡修官,编修官,五经师,大本堂讲官等清要之职,以备咨询,顾问。
这些人受征时最少都四十往上了,人过中年。
象田兴这样年轻的翰林,此前反正是一个也没有。
但田兴还是在众多怀疑的目光中,一径向翰林院走去。
……
另一侧,数十骑兵簇拥着两个少年直入皇城。
守备皇城的府军前卫,羽林卫,旗手卫等诸卫并不敢阻拦。
一路的官员吏员,望风闪避。
正中的是代王朱桂,年龄尚幼,但已经多次往来凤阳和京师。
居住,巡游,练兵。
洪武年间,凤阳的地位不用多说。
朱元璋多次考虑过迁都回凤阳。
但凤阳一则是地域不行,四周还没有多少水系,运输极难。
二来便是地方太穷,承担不了百万人口级别的大都城。
三来就是无险可守,不宜为帝王之都。
其实三者是一致的,数年之后,朱元璋就彻底放弃了。
不光是代王,还有其后的诸王,还有诸多皇孙都会长居凤阳。
甚至朱高炽就在凤阳出生。
此次代王奉命去凤阳学习带兵,锻炼体魄。
效果还是不错。
小小少年,脸色黝黑,身形比同龄人要健壮的多。
只是代王小小年龄,却已经是满脸戾气,眼神冷漠,看向每个人都是神色不善。
朱桂身侧则是年龄稍大一些的曹国公世子李景隆。
李景隆的待遇基本上也是和皇子一样。
毕竟曹国公李文忠是老朱的亲外甥,其母是老朱的二姐,姐弟情深,也是恩及李文忠和其子李景隆。
李景隆在少年时经常往来凤阳,后来也经常到北平和辽东历练。
此子少年时就爱读兵书,在军营中长大。
谁也没想到,此人后来成了第一代大明战神,直接把建文朝给坑没了。
“殿下,恭喜了。”
李景隆甩着马鞭,一脸笑容的道:“我爹说了,田先生是一代奇才,他当年都受过田先生的教诲,现在田先生到大本堂任侍讲,您的学问必定能大进啊。只是这先生脾气有些大,殿下与他相处时要恭谨些,我父亲便是说了,若我敢惹怒田先生,回头就拿鞭子抽我!”
田兴和老朱是结拜兄弟的事,老朱没公开,李文忠估计是田兴和老朱的共同意思,于是也没敢明说。
只说了一些田兴当年的地位和功劳。
算是给儿子提个醒。
但没想到,李景隆十分自负,总觉得自己是白起再世,孙武重生。
李文忠对田兴的推崇反而起到了反作用。
令李景隆相当的不服气。
此时故意在朱桂面前提起田兴,李景隆的用意也是十分明显。
捧田兴捧的越高,朱桂就越是不服,越是生气。
代王……生性暴戾,估计是完全遗传了朱元璋性格里残暴的一面。
此子尚幼,但手底人命远不止一人。
稍微惹怒了朱桂,这位代王殿下就会出手杀人。
朱元璋对朱桂也是多次斥骂,甚至关押起来,后来朱桂假意悔罪认错,又被放出。
老朱就是这样,自己的子侄,犯天大的错也能原谅。
秦王朱樉也是,一次杀过百孕妇,抢掠商人,杀戮多人。
在秦国境内天怒人怨。
老朱也就假装要关押和废掉朱樉的王爵,朱标一求情,这事也就算了。
晋王也是一样,滥杀无辜,也是无事。
代王……成就后就藩,和自己儿子,孙儿,持刀,斧,闹市中随机杀人取乐。
站在城头,用弓矢射杀路人。
到永乐年间被朱棣多次警告。
仁宗,宣宗年间也是不改,到朱桂死时,整个朝廷都是松了口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