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十二章 左相(1 / 1)

加入书签

“三位侯爷少礼。”

胡惟庸操着标准的淮西话,态度也是随和亲近。

毕竟眼前是三位掌兵权的侯爷,地位不逊于胡惟庸。

纵然这三人投靠过来,但更多的是盟友的身份定位,而不是部下。

“大本堂出事了。”

唐胜宗沉声道:“我有旧部在宫中任禁卫指挥,田兴入内授课后没多久,太子急赴大本堂,然后与诸王密商,其后诸王纷纷出宫,都是面色难看。”

胡惟庸道:“具体何事可打听到?”

唐胜宗摇头道:“这倒是没有,毕竟大本堂把守看管极严。”

“这样也不错了。”

胡惟庸面露沉思之色。

费聚咧嘴笑道:“咱就说了,那田先生不是凡俗之辈,你看,刚一回来就捅破天了。”

胡惟庸笑道:“我倒是真好奇,若不是太犯忌讳,真想见田兴一面。可惜我到军中效力太晚,不曾见过田兴当面。”

费聚神色凝重的道:“左相,不是咱夸大其词,田先生,真的是多才多智,天大难事,他都能迎刃而解。很多事,别人看不到,他不光能看到,还能举一反三,看三步,想五步,等他落子时,又是七八步下来,寻常人真不是他的对手。还好,他回京来,还是和以前一样,不慕权势,不想掌权,只想教书育人,把心思用在大本堂上……左相,这是大好事啊!”

胡惟庸嘴一抽搐,内心很是不服。

胡惟庸是一个极具自信的人,要不然的话他岂敢在老朱眼皮子底下揽权?

刚硬,强悍,手腕强硬,极具自信。

这样的人和老朱这种帝王搭班子,早期朱元璋还因为胡惟庸处事精明,敢于任事而给予权力和信任。

时间久了,必定出事。

胡惟庸的自信来自在中书省的多年经营,中书省,御史台,还有六部,到处都是他的人。

治国,需要文臣。

胡惟庸认为,皇上再强悍,也需要有人给他当帮手,铲除自己,等于废掉中枢!

这就是胡惟庸的底气。

不得不说,胡惟庸低估了朱元璋的狠辣和意志。

也高估了自己在朝堂上的作用。

事实上老朱连中书省都直接废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

胡案六部中三个尚书被杀,御史中丞被杀,牵连者过万人。

朝廷还是朝廷,对地方的管理没出丝毫纰漏!

主要还是朱元璋的威望高,驭下之道谙熟于胸,在杀胡惟庸和废中书省之前,老朱已经做好了相应的准备。

杀一批官,立刻补上一批,朝廷运转没有受太大影响。

只能说,胡惟庸性格里太过狂妄和盲目自信。

相权可以与君权相抗衡,但只能以柔克钢。

成功的权相,李林甫,还有严嵩,徐阶,都是以柔克刚的顶尖高手。

过于刚直强硬的,就算一时成功也不能长久,或是祸及家人。

此时的胡惟庸就颇为不悦,在他看来,一个退居多年的山林隐士,一出山就被四方瞩目和推崇,这把自己置于何地?

在胡惟庸看来,皇上是有意推田兴出山,慢慢谋夺自己的地位。

就象当年的杨宪一样。

田兴此人,也应该是如杨宪那样,有些本事。

但和整个淮西集团相比,差远了。

田兴和杨宪的不同之处就是在军中有根基和威望,这才是胡惟庸最看重的地方。

不过此人也应该擅长隐忍,和急燥的杨宪也是不同。

看来要徐徐图之了。

看着费聚等人,胡惟庸压下内心翻涌的情绪,笑道:“不论如何,总归是好事情。”

胡惟庸已经发觉,一向在自己府邸外盯梢的锦衣卫无形中少了许多。

应该是和大本堂发生的事情有关,有田兴在宫中兴风作浪,吸引皇上的注意力,对胡惟庸来说确实是好事。

费聚如释重负,他是生怕胡惟庸和田兴斗起来。

倒不是他和田兴有多亲近。

现在费聚几人的权势和胡惟庸是挂钩的,利益当前,旧交情就算不得什么了。

……

翌日。

田兴照例先去翰林院点卯,然后去大本堂上值。

昨天在大本堂的事,李仪和王本肯定不敢外传。

翰林们也只能看到这两个翰林前辈,对田兴有些忌惮,甚至是畏惧!

两个翰林前辈已经彻底明白过来,田兴此人……不是自己能够招惹的。

敢在大本堂出那样的算学题,真的是胆大如斗,不,是胆大包身了。

而且居然还没事……堂而皇之的去坤宁宫赴皇后宴席去了。

此人,不能招惹啊。

整个翰林院的气氛都是为之一变。

对田兴不是认可,更多的是恭谨和畏惧。

田兴对此也不在意。

如果说一定要挑个势力来收拾,田兴宁愿是翰林院。

他心中的翰林院,华夏王朝的最高学府,不该是儒学一家独大!

此事,得徐徐图之。

是田兴真正掌握话语权之后的事了。

现在的田兴,气度从容。

内廷也是传出信来,请田兴今日再赴大本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