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大商智囊赵长青(1 / 1)
土地国有化的推行,势必会遇到很多阻力。
但是好在,有商王子受的大力支持。
赵长青还是和往常一样,只负责出出主意。
具体的实施者,还是比干与商容等人。
若是推行成功了,那么无论史书记载还是这最大功绩,都是属于赵长青的。
当比干他们讨论到这一点的时候,竟开始由衷佩服起赵长青的手段:
“此事若成,则功绩在他,此事若败,则其罪在我等,他倒是打得好算盘。”
“得罪人的差事,都让我等做了,他什么都不用做,便能名传后世...”
“我说老哥几个,就别埋怨了,你们要是能像赵长青一样,能创造纸术与毛笔,还能想到这些国策,你们也可以像他那样。”
此话一出。
那些老臣们,全无了异样声音。
是啊。
如今赵长青在他们眼里看来,也是一块宝。
若是有他在,则大商至少在兴盛三十年。
所以,他们对待赵长青,也都是一种长辈看晚辈的情绪。
也可以理解为是护犊子。
比干由衷说道:“我等都已老了,若是能好好保护一下这个年轻人,也算是给大商留下了火种。”
商容点头附和道:“皇叔所言不差,我们都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还怕做一做恶人?可是赵长青,却还很年轻。”
梅伯迅速做出决定,“吾亲自去一趟三山关,第一个试点,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此刻的赵长青。
还不清楚,这些老臣们,都已做出决定。
那就是要保护他这个大才。
现在谁还不知,赵长青乃大商智囊,子受的‘军师’?
目前。
商王子受还在吃着赵长青给画的大饼。
他看着土地国有化的细则,一遍又一遍,不停地称赞道:
“有了这个政策,我大商的百姓,将再也不缺土地耕种了。”
姜王后来到他的身后,为他捏着肩,缓缓道:
“陛下,夜深,该休息了。”
子受想起赵长青为造纸术呕心沥血的事情,便连忙摇头,
“赵先生可以为了大商废寝忘食,孤又岂能自甘堕落?孤要将最近几日的政务再理一遍,王后要是乏了,就先去休息。”
听到子受这么一说,姜王后便也就沉默,坐在了他的跟前,看着他去处理着那些政务。
直至深夜,子受才忙好说道:
“孤听赵先生说,西岐是因为得到了一个叫姜子牙的智者帮助,所以才会崛起。”
“但是在孤眼里看来,那姜子牙,远远不如先生多矣。”
“孤得先生,如尧帝得皋陶,如武王得伊尹,如鱼得水。”
这里的武王,并非是指姬发,而是指大商的开国之君——成汤。
因为赵长青,让子受又有了要当千古一帝的冲劲儿。
-
几日后。
梅伯带着土地国有化的实施方针,来到三山关。
此关总兵邓九公与其子邓秀、其女邓婵玉,一起迎接梅伯的到来。
双方见面后,梅伯开门见山道:
“邓总兵,吾今日来此,是带着陛下的旨意,要推行土地国有化的政策。”
邓九公作揖道:“梅大夫,哦不,是梅尚书,请您放心,陛下的旨意,我三山关会全力支持。”
现如今的梅伯,不仅是士大夫,还多了另外一层身份——吏部尚书。
全国官员的审核升迁,都要经过他的同意。
可谓权力极大。
三山关总兵邓九公自然不敢得罪眼前这位德高望重的大臣。
他的女儿邓婵玉却突然脱口而出道:
“听说,那土地国有化的政策,乃是赵长青所想出来的?”
“他究竟是何许人也?”
邓婵玉,按照封神榜里的故事剧情来说,她将来要嫁给阐教弟子土行孙。
是封神世界里少有的大美女。
身姿婀娜,容貌俊美,身披甲胄,更添了几分野性。
邓九公瞪了她一眼,连忙向梅伯作揖道:“小女不懂事,如若冲撞了大人,还望大人恕罪。”
梅伯摇摇头,笑道:“早就听说九公有一位花容月貌的女儿,今日一见,名不虚传。”
“这赵长青,乃是陛下的智囊,是我大商的智者,就连老夫,平时见了他,都要尊称一声先生。”
邓婵玉微微皱眉道:“那岂不是很老了?”
梅伯大笑道:“不老,论年龄,应该和你差不多。”
此话一出。
激起邓婵玉极大好奇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