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玉米和土豆,崇祯疯了(1 / 1)
当第一道圣旨发出后,崇祯觉得有些唐突。
立刻又追了一道圣旨。
就是为了打消郑家的顾虑。
初五。
英国公府传来噩耗。
张之极身染恶疾,恐不久于人世。
崇祯一日之内派了三波御医过去。
足见恩宠。
初十。
张之极卒。
崇祯悲痛万分。
以亲王礼赐葬。
谥号忠勇。
次日。
追封东平王。
这是崇祯做给武臣们看的。
只要你够忠心。
还能培养一两个优秀的儿子。
那就能与国同休。
头七过后,张世泽继英国公爵。
一时间,英国公府门可罗雀。
但张世泽谢绝一切礼物。
专心在家研习兵法。
二十日。
洪承畴奏报。
府谷农民王嘉胤起兵造反。
本已潜逃的王二率部投奔。
期间遭遇商洛兵备道刘应遇。
王二身死。
刘应遇被擒。
至此,陕西叛乱告一段落。
同日。
厂督李铎上报。
自巡抚以下缉拿三十余涉及贪腐的官员。
与查抄出来的130万两白银同押解进京。
七月初。
熊文灿、郑芝龙踏入京城。
崇祯立刻召见了他们。
刚一见面,就封了郑芝龙为福建海防游击。
协助熊文灿抵御倭寇。
乾清宫内。
崇祯罕见的请人吃饭。
席间崇祯问道:“朕听闻海外有坚船利炮,郑爱卿,若朕想组建水师,需银几何?”
放下碗筷,郑芝龙思索片刻说道:“启奏陛下,以最大的福船来说,造价并不高。”
“在千两之内。”
“哦?”
崇祯没想到这么便宜。
又问道:“红毛鬼和倭寇又如何?”
“红毛鬼的火器比较厉害。”
“倭寇…”
“陛下,他们胆子大,弄块木板就敢去捕大鱼。”
“噗”
听到这话,崇祯笑了。
郑芝龙口中的大鱼应该就是鲸。
也是山海经中的那个鲲。
但那玩意大明没人敢捕。
相传是龙王爷的化身。
可在崇祯眼中鲸全身都是宝。
体脂内炼油、须子能做弓弦、皮能做皮甲。
其肉拿盐腌制,晒成鱼干能当军粮。
可谓好处多多。
吃完饭。
崇祯将侯询叫了过来。
九边军饷清理完毕后,侯询就被重新启用。
周廷儒对此感激涕零。
他觉得大明的财相太难干了。
相互介绍后,崇祯看向侯询:“爱卿,朕欲开海,你觉得如何?”
侯询并没有拿祖制来说话。
他是户部尚书,开海禁的好处自然明白。
“郑大人,如果我大明开海,倭寇、红毛鬼来犯怎么办?”
这也是当年朱元璋禁海的原因。
郑芝龙笑着说道:“说句不好听的。”
“他们不过小邦尔。”
“只不过我大明如今缺少水师,所以才对其有所畏惧。”
“当大明的实力成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没有人会来招惹我们!”
“没有人!”
这话崇祯喜欢。
大明就应该这样。
有朋自远方来,虽远必诛。
这是崇祯的信念。
侯询转头看向崇祯。
“陛下,要造船?”
“我户部可没银子啊!”
这货又来哭穷。
崇祯有些哭笑不得。
清理九边欠饷有盈余。
崇祯向侯询讨要的时候对方百般装傻。
最后不得不了了之。
“放心,朕不是跟你要钱!”
“明天早朝,爱卿将这件事提一下。”
“朕也会和其他几个阁老打招呼。”
听到不是跟自己要钱,侯询不仅松了口气。
但想到开海所带来的的效益,他的眼睛里也有小钱钱闪烁。
郑芝龙忽然想起了个事。
“陛下,臣这次进京给您带来了两个好物件。”
“您等等,我去给您拿过来!”
说完直接跑出了乾清宫。
王承恩皱了皱眉头。
这郑芝龙有些…
一旁熊文灿急忙打圆场:“陛下,郑大人乡野小民,您切勿见怪。”
崇祯倒是无所谓。
眨眼间,郑芝龙又一溜烟的跑回来,手中拿着个包裹。
“站住。”
见其想往崇祯身旁凑,王承恩厉喝。
“无碍的!”
“朕倒想看看是什么东西让爱卿如此…”
“呦…”
用郭大爷的话说。
好像被人踩到腰子了。
望着袋子里的东西。
崇祯使劲揉了揉眼睛。
没错。
就是他们!
玉米。
土豆。
崇祯一把抓住郑芝龙,激动的叫道:“爱卿,这玩意你从哪得来的?”
“额…陛…陛下…咳咳…”
眼看着郑芝龙都翻白眼了,王承恩和熊文灿不顾君臣体面。
将二人硬生生拉开。
望着面红耳赤的郑芝龙,崇祯知道自己失态了。
尴尬的搓着手,说道:“爱卿没事吧?朕…这个…”
郑芝龙挥手示意自己无碍。
喘匀了气才好奇的问道:“陛下认识此物?”
“额…”
崇祯一愣,眼睛都不眨的说道:“朕听汤若望先生讲过这两样东西,听说亩产是现在粮食的四倍,不知真假。”
“什么?”
侯询、熊文灿异口同声惊呼。
郑芝龙点了点头。
“此物是外邦一朋友所赠,初见时微臣也惊为天人。”
“这次进京特意就给带过来了。”
土豆、玉米。
难说是不是蝴蝶效应。
这两样原本应该在十七世纪后才传入华夏的东西,竟然就这么放在了崇祯的面前。
听到崇祯和郑芝龙的对话。
侯询和熊文灿彻底惊呆了。
“骗人的吧?”
趁着崇祯不注意,侯询抄起土豆啃了一口。
“呕…”
“呸…”
“不好吃啊!”
侯询小声嘀咕。
崇祯转过头就发现,这家伙把自己的宝贝土豆啃了个洞。
“大胆!”
一把将土豆抢了过来,望着上面的牙印,崇祯觉得心都碎了。
“陛下不用担心,过段时间,有一船土豆和玉米会送过来!”
“哦!”
正心疼土豆的崇祯下意识的应了一句。
突然他抬起头。
“爱…爱卿…你说多少?”
崇祯的声音都在颤抖。
郑芝龙斩钉截铁的说道:“启奏陛下,此物臣在弯弯已经试种成功,种子到有很多。”
“郑爱卿,你于国有大功。”
“请受朕一拜!”
说着崇祯竟然真的给郑芝龙鞠了个躬。
这可吓坏了在场的众人。
包括郑芝龙在内。
“陛下…您这是折煞臣啊!”
崇祯摇头,声音有些沉痛的说道:“我大明有亿万黎民,常有百姓吃不饱肚子、甚至饿死。”
“朕心疼的厉害。”
“而今爱卿送来这两个神物,朕替大明百姓谢谢你!”
这一刻,崇祯的胸怀将郑芝龙折服。
有这样爱民如子的皇帝,大明何愁不兴?
他跪在崇祯面前。
郑重其事的说道:“陛下真乃千年不出之圣君。”
“臣不才,愿追随陛下,永世不悔。”
君臣二人相互搀扶。
崇祯忽然说道:“拟旨:封郑成功为靖海公,食邑8000石。”
“封其子为瀚海伯,食邑1600石。”
这样的结果是郑芝龙没想到的。
刚要谢恩,忽然想起一个问题。
郑芝龙挠着头说道:“陛下,臣…臣还没孩子呢。”
崇祯恢复了帝王之尊荣。
语气异常平淡的说道:“那就留着吧!”
“什么那就留着吧?”
“陛下您说清楚,快急死我了!”
说话的是侯询。
他还没搞懂怎么回事。
什么啊?
就封了一公、一伯。
各位书友大大,感激各位的抬爱和包容。
感谢波多结衣大哥的打赏和支持。
感谢一个人大哥的月票支持。
厚颜无耻求鲜花,评价票,以后的路我都已经安排好了,大明会走上世界。
届时千帆入海,汉家将站在世界之巅,享受万邦供奉。
小子不才,却想让大明在我的笔下活过来,将汉儿的勇猛传遍九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