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土豆的威力,震惊群臣(1 / 1)
此时的崇祯很兴奋。
压根没想到自己亲封的瀚海伯是民族英雄-郑成功。
看袋子里还有几个土豆,崇祯笑了。
来到大明,已经许久未吃过土豆了。
甚是想念。
于是乎,这天的御膳房内。
罕见的出现了皇帝的身影。
这个消息从皇宫传了出去。
满朝文武如临大敌。
莫不是陛下进化成了吃货?
内阁首辅成基命。
次辅钱龙锡。
在京的辅臣温体仁、钱谦益并六部上书放下手中的政事。
一脸严肃的冲向御膳房。
先不说仁宗的例子。
单单君子远庖厨,就是他们劝谏最好的话术。
“诸位大臣…你们这是干嘛?”
“让咱家禀…”
听到外面吵嚷,崇祯往外面望去。
好家伙。
肱骨之臣全到了。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崇祯将几人招了进来。
成基命刚进来,就带头跪在了地上。
“陛下乃一国之君,为何来此?”
“莫不是贪恋口舌?臣冒死以奏,请陛下速回乾清宫。”
这话说的很严重。
几个辅臣将官帽都摘了下来。
一副跟皇帝死磕的样子。
“嘶…”
正从灶下往出刨土豆的崇祯愣了一下。
“诸位爱卿在说什么?朕听不明白。”
钱龙锡往前挪了挪,厉声喝道:“君子远庖厨的道理陛下不懂嘛?”
“这御膳房内油料颇多,陛下有任何闪失,我大明江山该如何?”
次奥。
头一次见钱龙锡生气。
崇祯还真有点遭不住。
而这时,侯询来了个神补刀。
“这算什么?陛下刚刚封了一公、一伯出去。”
“什么?”
完了。
几个大臣瘫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陛下疯了。
大明完了。
“行了行了!”
“别嚎了,朕这就出去。”
“你们来的正好,朕有一神物给你们看。”
崇祯说完,走出了御膳房。
其余几人面面相觑。
看熊文灿和郑芝龙的眼神满是不善。
院子中。
崇祯将因由讲给了诸位大臣。
可想而知,这些人当时的状态。
随后御膳房的人将烤土豆送了出来。
“众位爱卿,快尝尝吧?”
数量不多,崇祯眼疾手快的拿了个大的。
“呜呼”
“香”
崇祯吃的斯哈斯哈。
几位大臣将信将疑。
尝试着吃了一口。
成基命眼睛一亮:“好!软糯香甜。”
钱龙锡拿着土豆沾了点盐巴送入口中。
轻轻咀嚼,只觉得满嘴清香。
“好,宜粮宜菜。”
刹那间,几个土豆被争抢一空。
最开始侯询是有些嫌弃的。
但尝了一口后,立刻惊为天人。
属他吃的最欢。
“嗝…”
侯询打了个饱嗝,不好意思的看着崇祯。
“让陛下见笑了。”
这时,崇祯悠悠说道:“朕听闻这东西是土里长得,今命名为土豆,其亩产是水稻的四倍。”
“令一个颜色金黄,朕叫它玉米,也差不多是四倍。”
“朕封赏郑爱卿,有谁不服?”
这话一出,几位辅臣又惊呆了。
四倍?
如今大明亩产水稻330多斤。
那岂不是说,以后光靠土豆,大明就不会有人挨饿了?
成基命反应的最快:“若真如陛下所说,臣以为封赏还是低了。”
钱龙锡附和道:“首辅所言甚是,但异性不能封王,陛下封郑家一公、一伯,皆在情理之中。”
思索片刻,崇祯问郑芝龙:“爱卿,如今运送种子的船到哪了?”
掐指一算郑芝龙回答道:“应该到海河了吧?”
海河在天津卫。
意为天子度津之地。
“拟旨:着张世泽、满贵暂停整顿京营。”
“各率军一万,前往天津卫,将土豆和玉米给朕押运回来。”
“若有不测,斩立决。”
崇祯转头又看向郑芝龙。
“爱卿请去信家中,此等种子多多益善。”
郑芝龙领命而去。
他当初弄这玩意,就是为了关键时刻交给皇帝保命的。
如今自己成了大明的国公,这玩意自然就没用了。
全拿出来都不心疼。
随后崇祯又看向侯询。
“朕听闻将土豆埋进土里就能活,立刻派人试种。”
侯询躬身应命。
“兵部派人全天候看守,但有偷盗、不轨者,杀无赦。”
李标领命。
土豆和玉米,关系到大明无数百姓的生死存亡。
在没有找到替代品前,崇祯只能依仗它们了。
三天后。
张世泽、满贵将土豆和玉米的种子押运了回来。
户部从皇庄挑了一块地做实验田。
由数十名经验老道的农民小心伺候。
就等着收获了。
君臣的心中都充满了期待。
而工部那边。
水泥发明出来后,徐光启雇佣大量民夫,每日浇灌混凝土石板。
就是水泥中掺杂石子、废旧钢、铁等。
趁其还未干透的时候将表面抹平,晾干。
在将其镶嵌在提前打好的地基里。
日复一日。
洁白的水泥路如同巨龙一般,蜿蜒雄伟。
京城各大要道全部铺设完成。
七月。
根据崇祯的要求,工部派出几千人带着水泥去全国各地。
修河堤、铸碉堡。
忙得可谓不亦乐乎。
时间也来到了九月份。
土豆收获的日子到了。
兄弟萌,跪求推荐票,鲜花,也可以在评论区抨击作者可恶的嘴脸。来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