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不即不离(1 / 1)
从西子楼里出来,我远远就看见瑜儿在连廊处依着柱子而立,分明是在等我。
我看看左右没人,一个健步就上前。
“王爷!”瑜儿正想向我施礼,却被我拉住玉臂,轻声道:“免了!”
我悄悄牵上她的玉手,忍不住想去亲亲,瑜儿瞪着铜锣大的眼睛,抿着嘴摇着手,轻声细语道:“王爷,您好大胆儿啊!”
我会意,便和她一起向着绿洲岛走去。
路过东南角的那口水井时,我手掌稍稍用了些力,瑜儿则手指轻轻勾连一下,算是彼此默契回应。
到了瑜儿的卧房,心情瞬间松弛下来,她娴熟的为我泡好一杯热气腾腾的参茶,笑容可掬的看着我。
我抿了一口,浓浓的暖意顺着喉头,直流入腹,明显感觉到精气神的提升。
放下茶盏,我从腰间摸出一锭足赤的黄金:“瑜儿,我不日将出使蒙古,恐怕无暇顾及到你,这锭金子,你留着以备所需...”
瑜儿怔怔的看着我,两行晶莹的泪水悄无声息流了下来...
平时那么要强的小姐姐,此刻却如此多愁善感,羸弱到我不忍心去叨扰。我看她始终没有说话,便将那杯参茶饮尽,起身道:“时间已经不早,我该回山庄了。”
“王爷,稍待!瑜儿还有一物相赠!”说完,她转身向内室走去。
我看着她窈窕背影,心里一阵迷离,蓦然又想起那晚她走进我的卧房时月光下长长的身影,还有留在铺上的那一抹鲜红...
却不知她今晚还要送什么给我。
足足等了袋烟工夫,方才见到一个青衣小帽的书童自内室出来,我暗自奇怪,没想到她的房间里竟然还有他人在场,暗自庆幸自己没有太鲁莽...再仔细一看,那书童眉目如画,丰神玉朗,和瑜儿竟有七分相似,只是肤色稍黑。
见我目瞪口呆的神情,那书童嫣然一笑,当真是笑靥如花,不是瑜儿还有哪个?
顿时明白了瑜儿要送给我的是什么。
只听瑜儿轻声道:“王爷此番入蒙,身犯险境,危机重重,瑜儿虽蒲柳弱质,自信尚有能力侍奉王爷衣食,若蒙不弃,可以相伴入梦...”
我怔住好一会,摇了摇头道:“瑜儿,蒙古乃虎狼之地,我去国离乡,自身尚且难保,又有何能力兼顾你的安危?”
瑜儿美目之光坚定无比:“自从知道王爷即将出使蒙古汗国,瑜儿已经备好行囊,愿随您远行,刀山火海,狼窝虎穴,瑜儿也有肝胆去闯一闯。”
我知道再多的劝阻也苍白无力,目光在瑜儿俏脸上凝视许久,轻声道:“瑜儿,老祖宗最近正为小霜的亲事烦心,她老人家身边可少不了你的...你耐心等着,等我从蒙古归来,定伺机跟老祖宗要了你!”
瑜儿听到我说出这番话来,脸颊瞬间红润起来,眼睛都眯了起来,小鸟依人般的就扑倒在我身上,贴着我儿边道:“那今晚是不是可以留宿在瑜儿这里...”
我心头虽万爪挠心,还是轻轻回道:“小姐姐,我迟些离开吧,英雄还在车上等着,要是明早让人看见我从你卧房离开,多尴尬?”
瑜儿开心的点着头:“嗯,迟点离开就好,前两次偷偷摸摸,提心吊胆的...今儿,就让瑜儿好好爱一回吧!”
我笑滋滋道:“可以是可以,最好先去换换妆,要不本少爷对着你这位小书童,感觉怪怪的不是?”
瑜儿双颊绯红,娇恬道:“呀!我把这事给忘了...”
这一刻的温柔缱绻,妙...
妙不可言...
等我辞别瑜儿,已是子时,待周英雄陪我回到山庄睡房,已是精疲力尽,我直接就累趴在床上。
小雅依然端来毛巾热水,耐心替我擦洗,连换了两盆热水,似是看出了破绽,奶声奶气道:“公子,是不是去找瑜儿姐姐了?嗯?”
我没爱理不理道:“还不是你一个劲催我去的沂王府?”
小雅略显羞涩道:“哎呀!这是奴婢害了公子,要不要奴婢提您捏捏脚?”
“去,赶紧睡你的...”
“是,公子,奴婢这就去睡了,您也该好好休整休整...奴婢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垂头丧气的模样...”
哎,这毛丫头,似乎越来越知事了...
你用仅剩的一丝力气交代道:“明天上午记得交代云鹏,让他去请郑先生来山庄吃中饭...”
“好嘞!”
第二日中午,我在小雅间招待郑先生:“先生,山庄之菜肴,你跟我一样,都食之无味了吧...今天主要请您来品品酒。”
对郑清之先生,我一直是极恭敬的,亲自为先生斟酒,然后,指着那酒坛子道:“这几坛佳酿,是老沂王在世时,交代杨总管收藏的,算是便宜了我等。”
说话间,酒香已经弥漫开来,郑先生笑了笑道:“我看你平时不嗜酒,那是极好的,今天难得你有此雅兴,我们尽兴就好。”
先生看了看坛子上的“浮生如梦”刻字,叹道:“怪不得如此酒香,这可是严州府黄家特制而成的佳酿,地道的美酒,又在山庄藏了那么多年,酒还未入口,那醇香极是动人。”
郑清之一杯入肚,书生意气便上了来。他看着自家这位弟子,开口说道:“嗣子虽少年清贫,天资不慧,但好学不倦,善纳人言,你我处着时间不算长,但老夫已然看出…”
我看先生欲言又止,赶紧举杯敬酒:“请先生赐教!”
郑先生定了好一会,深吸一口气,然后道:“...明君气象...”
我正垂眉聆听,见先生脱口而出这四个字,我深知分量之重,心中不免一动,但神色未变。
今日饮酒用了玻璃酒杯,是琉球精制通贡之品,宁宗赐给赵如松之物,如松只说是存放在山庄,算是稀罕之物,一如水晶般晶莹透亮的杯子里,盛着纯清而无杂质的美酒,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郑先生端详着玻璃酒杯,笑着问道:“这酒器精美,只是其所来之处。嗣子可曾知晓?”
“听如松说,是来自琉球。”我回道。
“嗣子可知琉球所在何方?”郑清之问道。
我抬起眼,看着先生,默然不语,郑先生已经习惯了我这模样,当我不说话又这般专注地盯看之时,便是在求教了。
郑先生略有些得意的一笑。因师承吕祖谦的缘故,他颇治史学,故此对于一些典故可以信手拈来。
“《三国志》有载,黄龙二年,孙权遣卫温入海,抵夷州。这夷州,便是今日之琉球了。”
我恭敬道:“学生受教。”
郑清之边夹菜边侃道:“嗣子,我暂不说琉球,主要是想说说孙权...”
我笑道:“先生,我小时候常跟舅舅去听三国,说书人也没说过孙权遣卫温入海,抵夷州...“
郑先生哈哈大笑:“嗣子,你听的是民间演义...事实上,孙权好大喜功,昏聩刚愎,只知僻据东吴,始终不得中原寸土。加之他目光短浅,原本联蜀制魏,偏偏为夺荆州而败坏盟约,最终致使吴蜀反目...后世执政之人,不可不慎之鉴之!”
郑先生这番话,显是别有所指。
我听明白了,他是要为我出使蒙古,表达他对如今时局政务的看法与态度。
我兴趣盎然,虔诚道:“先生,你既提及吴蜀反目,我急于想听听先生对于金、蒙之间关系的看法,那日朝堂上争执不断,便是联络蒙古夹攻金国之提议。”
郑先生“滋溜”抿了一口酒,悠悠道:“自嘉定十四年蒙古与大宋通使以来,有关联蒙夹金的呼声便不曾断过。你既然问我,我便借酒畅言,对于连横合纵,我是持保留态度的。因为目前形势关键不是联合谁,夹击谁。关键在于,蒙古汗国之国力日盛,民风强悍,尤其自成吉思汗统领众部以来,内部高度统一,外部每战必胜,部队气势如虹;反观金国,虽占据中原大部,却未能居安思危,而且内部分裂严重,国运已有衰弱迹象,说句实话,这跟大宋难兄难弟...”
我内心钦佩先生的格局,忙问道:“若取联蒙夹金之策,先生以为如何?”
“金国弱而蒙古强,去一弱金而来一强蒙,正是前门驱狼后门迎虎...”
“若保持中立,先生以为如何?”
“若持中立,不先夹金,那么反过来必受金蒙夹击,面临左右为难境地;金蒙势必会在中原大地上展开鏖战,致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最终胜者为王,撸草打兔子,顺带着就将大宋也吞并了...”
“若联金抗蒙,先生以为如何?”
“这几十年来,大宋为金国所辱,已势不两立,且不说能不能联合,即便是弱弱相联,也无法阻挡蒙古铁骑踏破,势必加速中华版图被蒙古吞并的进程...”
“那如何破局?”
“求生之路唯有一条,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不寄人篱下,唯有励精图治,厉兵秣马,政通人和,朝野团结,牢牢记住‘借金灭辽失中原’之教训,置之死地而后生。”
“请问先生,如果我大宋维持现状的情况下,又该如何同时面对金、蒙?”
“在长达四十年的打打杀杀中,我大宋对于金国和蒙古的态度,是根据战争的进展不断加以调整的,并不是一开始就脸蒙灭金,或者说我大宋如果拒绝联合蒙古进攻金国,就能阻止金国灭亡。现在的问题是,即使我们能预感到金国灭亡不可避免,却不知道如何去应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