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四章 朱元璋:煤乃何物?(1 / 1)

加入书签

自那日朱允熥提出兴商之策的言论,被老朱拒绝了以后,就再没有在御书房提过有关兴商的事情。

户部也是,最近在朝堂上也安静了!

老朱认为这是把户部完全交到朱允熥手上以后,他已经完全收服了户部的表现。

于是便思考着要不要把朱允熥送到六部中的其他部门去!

让他就这么一个一个收服,然后顺利交接!

也算是了了自己的一桩心事。

眼瞅着朱标下葬之日将近,朱元璋决定今日去一趟东陵瞧瞧。

对于朱标,他的确给了一个父亲所有的爱!

朱标的陵寝,并不是皇帝陵!

因为谁也没有想过他会这么早死!

这东陵实际上是朱元璋在自己的帝陵附近挑了个位置,给的朱标。

定下的祭祀规格,甚至要高过自己。

是有明一朝祭祀规格最高的一人。

只是毕竟建的仓促,规模相较帝陵要小的多!

只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其一朱标没当过皇帝,为他建造帝陵于礼制不合。

其二建造帝陵时间太久,朱标不能一直放在殡宫里吧!

朱元璋只能安慰自己,葬在自己身边,下去时父子能时常见面,也是一桩美事!

因而到了这天,他想去看看,东陵准备的如何了!

离自己的地宫有多远,为自己百年之后认认路!

朱允熥不知去向,早朝之后既不在御书房,也不在户部。

无奈之下,朱元璋便只带着朱允炆去东陵。

“允炆,你知道你弟弟最近在干什么吗?”朱元璋没有让锦衣卫跟踪朱允熥,出宫前还说不在就不在吧!

但刚出洪武门,就忍不住的谈论起他。

朱允炆见终于到了自己说话的机会,忙说道:“听说,他最近在带着户部的大人们一起做生意!”

“做生意?他还是不死心啊!”朱元璋叹道,心说:算了,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一朝都有自己的想法,只要不在咱这一朝兴商,随他去吧!

其实朱元璋对兴商一事这么抵触的很大原因,来源于他曾明确打压商人,如果到了这时候又鼓励经商,不就相当于是说自己以前错了吗?

但凡皇帝,对于自己会错这件事,都十分的敏感。

可能这会有损他的个人权威吧!

车辆行出洪武门,朱元璋没有让直接从正阳门出去,而是走崇礼街看看应天城里的情况!

这是习惯!

他自从当上了皇帝,出宫的机会就越来越少。

再没了之前当大帅,当吴王时的潇洒。

而他又是个极度念着普通百姓的君王,因而只要逮到出宫的机会,就会去看看应天。

应天是大明目前来说最富庶的城市之一了。

白天的应天,车水马龙,十分的热闹。

不过朱元璋的皇家车队,却行走的没有丝毫影响。

因为普通的百姓,仅仅从车厢的大小,就知道这是什么级别的大人物出来。

大明公侯以上级别的车厢,就是一座盖在马车上的小房间。

里面的空间极大,可以直接在车内办公!

且分为前后两节车厢,前一节里面藏着卫士,以防止刺杀,后一节才是属于贵人们待得地方!

而朱元璋的皇家版,虽然外表上与公爵、王爵一级别的差不多。

但是马车本身做了加固处理,几个主要的车身部位也是用钢铁覆盖!

车厢分为内外两层,内层是朱元璋待得地方,外层是锦衣卫待的地方,便于随时应对前后左右四方的攻击。

朱元璋则通过车厢两边方便他从车内观察外面的车窗,看着外面的一切。

顺顺利利的走了相当一段路,车突然停了下来。

这让车内的祖孙俩相视一眼,但心情却截然不同。

老朱是想着难道路堵了?

小朱就是:难道出门第一回就遭遇刺杀!

听到前面伪装成公侯仆从的锦衣卫的叫嚷声,朱元璋小心的走到前面,掀开车帘。

发现原来是一处店家门口正在卸着什么东西。

那运货的马车相当的大,虽然自己的车驾并不是过不去,但势必要与那马车并排占据整个道路了。

这对锦衣卫来说,是有安全隐患的,且不符合皇帝的逼格。

于是便要下马驱赶这马车。

朱元璋示意外层的锦衣卫下去一个,让不要为难百姓。

自己出来的早,去东陵的时间充裕的很。

锦衣卫下车回来时,身后还跟着那卸货的店掌柜。

他听说是车里贵人的命令,才让自己免遭横祸,特意来到车前,要给朱元璋扣两个头。

明朝商人地位低下,若是因为这卸货当真惹到了这车内的贵人,说不定店都得被砸了。

“店家,你这卸的是什么东西?竟然用这么大的车装?”朱元璋在车内对车外磕头的掌柜问道。

掌柜磕完头后,站起来,看了一眼身后的车,然后躬身对车内说道。

“回贵人的话,是煤!”

“煤?”朱院长小声嘀咕,看向车内的锦衣卫问道:“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锦衣卫个个摇头,别看他们是锦衣卫,但能跟在皇帝身边的可都不是一般人家的后人。

他们要么家里是公侯,他们是庶子,要么就是父亲立下功劳,虽然不能封爵,但是却能世袭锦衣卫。

所以对这事,一无所知。

朱元璋没有再问车外的掌柜,大明百姓用的东西,自己不知道,这不白吹嘘自己勤政了吗?

别看目前没人知道他身份,但自己出宫的事,大臣们晚上,不!中午就会知道。

自己问了什么,也会被知道。

这不让人抓到话柄,好笑自己吹牛嘛!

不多会功夫,街道终于给让了出来。

朱元璋也顺顺利利的走出了南京城!

一路上他透过窗户去看其他街道,发现不止商户家,就是普通民户家也有人在用这叫“煤”的东西。

PS:求数据,就是求动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