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七章 千年人杰,汇聚大唐【求收藏】(1 / 1)

加入书签

李渊本来没想着动手,在零陵县城过一夜,然后悄然离开。

毕竟。

他想要离开,没有人能够拦得住他。

只不过一路走来。

一个灾民都没有看到。

反而是这些装成灾民的人,一个个浪费着粮食。

所以——

抄家灭族,一个也不准备放过。

吴校尉突然死亡,尸首分离。

鲜血溅了周长史一脸。

他整个人都楞在原地,知道看着锅里的人头,摸到了脸上滚烫的鲜血。

才双腿一软。

后退一步,直接的摔倒在地上。

随后不住的磕头求饶:“钦差饶命,钦差饶命。”

“小的跟吴校尉没有关系啊。”

“小的……”

声音戛然而止。

人头滚落在地,看着口型还在求饶

李渊不屑地看了一眼说道:“这样的人也能做长史,看来大唐这安逸了几年,一些地方已经烂在根子里了。”

李渊没有再看一眼周长史,或者说周长史的脑袋。

因为。

白起从他身边路过的时候,顺手一刀就收了他的性命。

李渊把施粥家丁的板凳拉了过来坐下。

旁边的人一个个吓的胆战心惊。

浑身抖如筛糠。

可是锦衣卫从城中赶来,吴校尉带来的二百士兵,根本没有丝毫的反手之力,杀死了一百余人之后。

全部跪倒在地求降。

李渊却是连眼皮都没有抬一下。

白起自然也不会留下一个俘虏。

二百人的尸体。

染红了整个难民安置的土地。

死气滚滚而来。

李渊看着系统之中,可召唤的选项,二十名士兵,或者一名校尉。

李渊思索了一下,将校尉召唤了出来。

因为他的姓氏也是白,名为白平。

估计和白起有些关系。

同时他也是知道了,召唤白起麾下军团,十条人命才能召唤一名士兵,不过这种精锐显然都是能够以一当十的存在。

白起提着刀走来,漠然的看着周围的这些老弱妇孺。

眼神里没有丝毫的怜悯之意。

开口说道:“家主,这些人如何处置。”

李渊缓缓站起身来,看着从远处跑来的一名黑甲校尉,他召唤的士兵毕竟是从系统中召唤,所以召唤的时候不能被任何人看到。

好在附近隐蔽的地方还是很多。

黑甲校尉见到李渊之后,当即单膝跪地行礼:“白平拜见家主。”

白起看着身边的白平。

眼神中也露出一丝惊喜。

李渊抬手说道:“起来吧,无须多礼。”

白平站起身来,有些警惕的打量四周,不过也没有多说什么。

李渊这才看向白起说道:“迟早有一日,你会再一次率领你的所有士兵,战胜一个个敌人。”

“他们会重生在这大唐,看见这盛世!”

白起和白平两人都能听懂李渊的意思。

可是在旁人耳中。

就显得云里雾里了。

李渊接着看向这些老弱妇孺,眼神之中满是淡漠,他们可不是无辜的,因为她们的吃穿用度。

都是吴校尉,周长史这些人扒的民脂民膏。

不知道有多少人死在他们手里。

可能不是她们亲手杀的,但是她们穿的绫罗绸缎,吃的山珍海味,都是民脂民膏。

而刚才死去的这些士兵。

也都是死不足惜。

因为他们刚刚押送了上千灾民,立下了大功,才轮值到吴校尉身边,跟着享享福,伺候钦差。

锦衣卫百户站在了李渊面前。

呈上来一份情报。

薄薄的几张宣纸,却是他们提前赶到零陵打探出来的消息,其中就有几个灾民的安置地点。

所谓的安置地点。

就是把所有人都围在村子里么。

不给吃喝。

不让逃跑。

直到他们活活的饿死。

这就是他们的手段,即便是上面派再多人来查,那最后也查不到他们身上,因为这些灾民的确是饿死的。

至于为什么到死都不离开这村子。

死人是没有办法回答的。

李渊的拳头忍不住的攥紧,这些字是苍白的,可是一条条人命,却是活生生大唐百姓。

李渊想到这里。

当即开口下达命令:“将这些人全部押送到零陵县城,让县城守备配合抄家,将粮食尽快运到这些灾民手上。”

“如遇阻拦,杀无赦!”

白起,白平两人瞬间领命离开。

除却十几名锦衣卫在李渊身边之外,剩余的所有人全部进去零陵县城。

县衙早已经乱作一团。

守备将军,也被吓的胆战心惊。

他们那里见识过这种局面,刺史这个时候也保护不了他们,只能先活命再说。

带着锦衣卫抄家。

一箱箱珠宝。

一贯贯铜钱。

名人字画,埋在地下的金银,怎么可能瞒得过锦衣卫的眼睛。

县城里各大商行。

全部都是被看管起来,尤其是粮商,本来囤起来的粮食,此刻全部平价出售,被送往各地。

县城里面的百姓也有些慌乱。

看着粮食被运送走。

担心自己的吃不到粮食。

只不过再白起杀了一些人之后,告知他们朝廷运送来的正在粮食三日内就会送到。

县城里的粮食去救助灾民。

赈灾的粮食。

可以缓解这些百姓的压力,毕竟这个时代,没有粮食,那是会造反的,当然在县城里的家里都会有些存粮。

买不到粮食,饿两顿也是可以熬过去的。

不像是灾民,树皮,树根,甚至是观音土都要吃掉。

李渊看着混乱的县城,他觉得想要达到盛世,让每一个百姓都能吃饱饭,穿暖衣服,甚至让孩童读上书。

这似乎是还任重而道远。

一叶知秋。

零陵县城只是大唐的一个小小县城,那么其余的地方,就都是清官大老爷了?

很显然不是的。

贪官。

李渊是能够容忍的,当然前提是至少要做好自己的本分,他甚至不需要这些贪官做到优秀。

对于灾民来说。

在朝堂的赈灾粮款没有运送到之前。

当地的父母官,哪怕尽全力,没有粮食,给些麸糠,只要能吊住命,那就是大功一件。

可有些官吏却不拿百姓的命当做命。

把他们当做牲口,圈养起来。

把他们的命,拿来当做跟朝堂索要赈灾粮款的筹码,这种贪官污吏,即便是死一百次都不足惜。

大旱之年。

对于百姓,对于农业的打击是重大的。

朝堂赈灾不可能赈灾一辈子。

关键是这些百姓的安置问题,李渊前来也不是为了所谓的散心,而是准备募兵,带一部分士兵离开永州。

剩下的老人,孩子给予钱粮。

足够他们生活下来。

这样当地的压力也会少很多,当然也是因为跟突厥的一战最快只有一个月时间,最慢估计也就两三个月时间。

大唐需要兵马。

至于这些新兵,如何训练。

白起就是最好的将军,由他负责,那是绝对没有任何问题的。

零陵县城的粮食,分批在锦衣卫的押送下,运往各处。

白起也是负责征兵。

李渊给了他足够的权限,那就是允许这些灾民,杀了看押他们的士兵泄愤,先见一见血。

总归是没错的。

李渊走进了零陵县城,看着路上一片狼藉,他来零陵县城,最初想着黄盖是这里的人。

火烧赤壁。

这一段历史,李渊可是无比的清晰。

而之前任务中提到过,拿到梁师都人头就可以得到霍去病的线索卡。

线索卡,这让李渊很是好奇。

所以看看黄盖这里能不能碰一碰运气,万一也有所谓的线索卡,那可以召唤一名将军还是意外之喜。

黄盖即便不是神将,但至少也是能用的。

更重要的是,如果此事可行的话。

那么历史上的各处地方,包括许多帝皇将军的陵墓所在。

李渊可都是无比清晰的,因为后世许多陵墓即便没有被挖掘出来,但也都被探明的清清楚楚。

如果可行的话。

那么大唐的文臣武将,恐怕可以聚集千年来华夏的所有人杰枭雄。

李渊想到这里。

忍不住的感觉到有些热血沸腾。

大唐初立,最缺的就是人才。

打下疆土,最缺的也是人才。

从古到今,最缺的还是特娘的人才,如果能够将这些人汇聚在一个朝堂之上,李渊不敢想象那时候的大唐会有多么的强盛。

李渊深深的呼吸了一口气。

眼神之中,满是野心,大步的朝前走去。

他身为帝皇,不需要什么事情都让他自己事必躬亲,那他估计一天十二个时辰不闲着,也忙不完。

赈灾是房玄龄,程咬金的任务。

白起募兵,也是顺手而为,毕竟他们也没有带多少人马。

李渊看着身边的锦衣卫说道:“带我去黄盖的祠堂,我看看他那件所谓的兵器,到底是何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