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八章 开民智,开科举【求收藏】(1 / 1)

加入书签

黄盖的名气自然无法跟白起,霍去病这些神将相比。

但华夏历史源远流长。

人杰地灵。

无数英豪如同过江之鲤一般。

黄盖最高官位不过是一个偏将军,可是却能在史书留名,已经算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尤其是火烧赤壁,献策周瑜。

让李渊无比的看重。

有勇有谋的将军,远比莽夫要更强一些。

至于后世小说之中的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那不过是艺术形象罢了。

如今是大唐。

可还没有三国演义。

锦衣卫提前来到零陵县城布局,黄盖祠堂大小也算是一个标志性建筑。

具体地点。

他们自然是知晓的。

带着李渊一路前行,李渊却是在想着,百姓愚昧。

古往今来。

帝王将相,想的都是让江山稳固,百姓最好埋头种地,什么也不干什么也不学最好,尤其是八股文的出现。

让所有的文人志士,全部被锁在八股文之中。

穷尽毕生去研究这些古代圣人的著作。

却不知道,都是上位者的阴谋。

因为这些人被困在了八股文里,那就解决了很大一部分的社会不安定因素,那也就没有造反的了。

至于一些平头老百姓,被逼急了造反。

那随便就可以镇压。

读书人虽然是手无缚鸡之力,可若是一朝觉醒,那会让当朝着睡不着觉的。

如今的大唐也是如此。

朝堂之上,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一官宦之后,世家之子。

出身寒门的极少。

就这极少的寒门子弟,还是因为李渊起兵从无数的普通百姓之中脱颖而出,一旦时局稳定。

那么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就再也没有了进身之阶。

乱世出枭雄。

也能让寒门出贵子啊。

李渊图谋的不是一洲一国之地,而是普天之下,日月所照之处,尽归大唐。

那仅仅凭借世家大儒举荐人才。

这是远远不够的。

可是开科举,如今大局未定,国库空虚还做不到。

但却可以提前布局,大唐已经有了宣纸,可是宣纸造价极高,莫说是普通人,就是一些商人都舍不得去使用。

书的话,更是晦涩难懂。

对于百姓来说,那就是天书一般。

开民智。

开科举。

对于老人来说已经没有了什么作用,可是孩子,读书人,在大唐占比还是很多的,尤其等土豆种遍大唐以后。

人口更是会迎来爆发。

李渊想起了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千字文,还有脍炙人口的四大名著,如果改良造纸术,在推广一下活字印刷术。

不需要多么精致,只要能印上字。

哪怕做不到人手一份。

只要保证一个村子里有那么一份,很快的时间内,就可以让许多人认识一些字,从而潜移默化的改变许多。

李渊从周瑜打黄盖这么一个歇后语中,忍不住的思维发散。

因为他如今的身份。

不仅仅可以去想。

更可以去实施这一切。

锦衣卫不知道李渊一路上想了这么远的发展,只是恭敬的说道:“家主,黄盖的祠堂已经到了。”

“黄氏族人在前面候着。”

李渊吩咐过,出宫以后一律称作家主。

无论有人在还是无人都是如此。

所以白起,锦衣卫他们都不会出现口误的情况。

李渊收回了思绪,抬眸看着前面的几个老者,显然知道李渊是过来做什么的,也听闻了零陵县城的变化。

所以早早地在这里候着。

不过看祠堂里面影影绰绰一些拿着棍棒的族人。

或许更担心祠堂被抢夺。

李渊抬步走上前去,看着面前的老人,须发皆白,至少有个七八十岁了,这个年纪放在一千多年后也算是高龄。

放在大唐。

已经可以见皇帝不拜,并且赐座的老者了。

如果能过百岁,那就是祥瑞。

毕竟大唐的平均寿命就三四十岁而已。

李渊对于老者还是很尊敬的,而且锦衣卫对他们没有下手,那就代表着他们没有做欺压灾民的事情。

在零陵县城这种粪水坑里面。

不需要对灾民施以援手,能够独善其身,已经算是不错。

李渊拱手说道:“老丈,我听闻这祠堂之中有当年黄将军送回来的一件兵器,不知道能否见识一番。”

老者已经做好了,誓死抵抗的准备。

想着。

以头抢地。

血溅五步。

因为零陵县城里面,抄家灭族的不计其数。

他以为他们黄家也会遭此局面。

却没有想到李渊如此和善,尽管言语之中有着一种不容拒绝之意,他也是拄着拐杖说道:“那兵器并不珍贵。”

“而且已经残缺,不过却是先祖遗物。”

“我黄家世代供奉。”

“你若是想见见,就随我来吧。”

老者提前把话说个明白。

这兵器不值钱。

还是坏的。

没到鱼死网破的时候,他们也不敢朝着李渊下手,仅仅看着李渊带来的这十几个锦衣卫,就知道。

动手,那就是死路一条。

老者年迈,不过行走之间却是步步生风。

李渊紧随其后,只带了随行的两位百户,进入祠堂之后,才看到这祠堂并不是很大,但是装饰却不差。

多处都有金粉。

很是奢侈。

正中间的就是黄盖的泥塑金身,手中握着一柄断刀,看样子只有一把的三分之一,刀柄前面断刃还有干涸的血迹。

显然是为了彰显战功。

至于碑刻,写的更加清楚。

甚至清晰到了年份。

建安十三年!

李渊看到这里,就清楚了,这柄断刃是在火烧赤壁之后,立下战功,才送回家族的,想必也是宣功。

庇佑后人。

老者看着李渊目光锁定在石碑上,他也是言语自豪的说道:“先祖立下赫赫战功,受封武锋中郎将。”

“只可惜后辈族人,却无一人能够追随先祖。”

“光宗耀祖。”

李渊微微颔首,确定了断刃送回来的时间,这样如果还不能成为线索卡所为线索的话,那他之前的设想。

恐怕就只能等到李建成拿下梁师都以后。

才能慢慢推演了。

李渊双眸一抬,看向了黄盖手中的断刃,开口说道:“将这兵器,取来给我看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